浙江大学明州医院14人驰援武汉,凯旋归来!

时间:2020-05-09来源:浙江大学明州医院阅读:27287

余银凤

 

 

  今天是4月1号,也是我回宁波的第二天,支援武汉结束的第二天。

 

  51天,365天的七分之一,我人生中10220天的二百分之一,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,但这51天却可以影响我的一生。

 

  2020年的开端,不顺利,武汉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,随着病情的发展,感染的人越来越多,医护人员的需要也越来越多,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,我踊跃报名参加,并于2月9日奔赴于武汉参与救治,我所在的医疗队接管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-2病区。

 

  三月的一天还是和往常一样,我在给病人检查,测量体温,配送食物。但是不平常的是那天收治了一位94岁高龄的新冠患者。因为老奶奶高龄,所以护理工作非常重,护士长为老人制定了一套护理计划,而我是她的责任护士。

 

  由于她患有压疮,我们需要每隔两个小时检查翻身以防压疮加重。此外,每天早上给老人擦脸,擦手,及时处理大小便卫生也都是日常工作。而最难的是给她喂食,因为年纪大,吃东西害怕误吸食,吃饭速度很慢,导致我们要在病床前弯着腰喂食至少一个小时。

 

 

  但庆幸的是老奶奶胃口极好,有一次喝完紫菜蛋汤后还要求把碗里的紫菜和蛋花吃完,看她吃得多,我们都替她高兴。

 

  今天从ICU转来了一位女患者。我看着她的背影,花一样的年纪,清秀的面容重带着一丝丝的恐惧,我们知道,这是一位年轻的新冠患者来我们病区隔离治疗了。恰好我是她的责任护士。在我和她的接触中了解到22岁的女孩,因为她的年纪和我表妹相仿,我总是亲切的称呼她为妹妹。

 

  由于基础疾病的变化,她心里充满了害怕,无助,和绝望。在那里默默哭泣,我就拉住她的手安慰她,直到她的情绪变好。

 

  在武汉虽然工作很辛苦,但是还是有很多感动的事情发生,我们也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,从8岁的小朋友到社会爱心企业,每个人都在为武汉奉献着、努力着。

 

  在51天日日夜夜的努力下,我们所负责的病人一个个康复出院,直至清仓。作为医护人员,我们都很为之高兴。希望在明年樱花盛开时节,我们能再次相约武汉,共赏武汉的美好。

 

 


 

李翠

 

 

  年前回湖北探亲,突遇疫情告急,团圆过后深知岗位需要,正月初一一早便启程返甬。

 

  居家隔离14天刚结束的那天,李翠准备第二天去上班,但在当晚却接到援鄂的紧急征集通知。没有多想,第二天一早告别亲人及两岁的女儿,她又以另一种身份重回家乡。

 

  2月9日宁波援鄂专机落地武汉,看着这座"空城",看着患者入院时脸上的无助、惊恐和绝望,李翠深知这场疫情给武汉人民带来的伤痛。

 

  秉着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,李翠很快投入了护理工作中。

 

  她总是抢着值夜班,在几个小时的战斗里,汗水浸湿了衣服,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地印痕,伴随着缺氧恶心……这些都不在乎,她耐心、用心地服务每一位患者,因为听得懂武汉话,病人习惯地称呼她为老乡,队友也时常让她去做翻译,给病人亲切信任感的同时也给工作带来了方便。在休息期间她不断的学习专科和防护知识,为了更高效的救治病人,也为了有效的保护自己。

 

  在大家的共同的精心护理下,看着一个个病人的康复出院,一声声倒不完的感谢,一封封来自患者写的让人泪目的感谢信……她们在疗愈患者的同时,患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感动着她们,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。

 

 

  经过近五十天的奋战,美丽的江城,卓越的同济,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胜利,心疼过、拼搏过、感动过……这必将是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。如今,不负来时承诺,守得武汉迎来春暖花开!

 

 


 

梁宇

 

 

  今天我的心情是橘子味儿的

 

  初到武汉的几天,都是阴沉沉的,我像往常一样,穿着最时尚的雨靴来到医院,换好防护服,被感控老师反复检查了多次没问题后便小心翼翼的进仓了。

 

  我长期管责一,所以每天接班后我都会依次走进每一个病房,先是自我介绍,告知患者接下来的护理工作由我来做,然后会问他们感觉如何,有没有哪里不舒服,口罩有没有戴好,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等。

 

 

  当我走到17床时,发现他的口罩没有戴好,他是个固执的老爷爷,总是不配合戴口罩,也不喜欢带氧气管,当我刚准备伸手去帮他戴起氧气管和口罩时,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剥好皮的橘子双手颤抖着递给我,瞬间我的眼泪就泉涌出来,虽然我穿着防护服不能吃,但当时我的心情是橘子味儿的。

 

  他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,走路需要拄拐才能颤颤悠悠地行走,耳朵也因为年纪大了听不清楚。所以我们的沟通极少,尽管如此,每次我走到他面前他都会主动跟我握手,然后笑着竖起大拇指向我示意他今天感觉很好,同时我也会像他竖起大拇指:“爷爷,今天你真棒,我们一起加油”!

 


 

左贝贝

 

 

  隔离病房里那些平凡的感动

 

  “接到支援武汉的电话,那一瞬间我知道自己有一闪而过惊吓和害怕,但也很快就平复了。从前总难以理解使命感,而几乎也是那一瞬间,这种力量坚定了我奔赴武汉的决心。”左贝贝在自己的随笔中这样写到。

 

  关于使命感的疑惑问题,在她到达武汉,进到病房,看到病人后,就都明白了。“只是换了一个地方,换了一身衣服去上班。要努力悉心,要给那些患病的人们带去希望,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治愈,更是心灵上的安慰。”贝贝说。

 

  她一直记得一句话,“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”。病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痛,除了身体上的不适,还有更多的焦虑不安和恐惧。

 

 

  虽然防护服和护目镜保护下她也会很不适,但每次进到病房,她还是会尽可能的多询问一句“今天还好吗,饭吃了吗,药吃了吗?有没有什么不舒服?”每换好一瓶药水,她都会告诉患者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。她说希望做好的每一件小事都能给患者带去更多的安全感,减轻他们的不安。

 

  现在回来了,左贝贝却开始想念那个一进去就喊她右贝贝的病房,总是打趣问她“姑娘你姓左,那有没有姓右的?”。她最挂念的是17床的那个老爷爷,为了鼓励老爷爷坚持下去,与病魔做斗争,医疗队使出洪荒之力去解决他的困难,整个病区对他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。爷爷年纪大了,有些耳聋,行动也不便,贝贝当班时随时去看望他,细心为他整理了身上的心电监护仪的导线,为他整理衣服,为他摆好饭菜,扶他坐起吃饭,对爷爷提出的问题也都一一耐心解释到他听清。

 

  左贝贝说那天下班时爷爷紧紧地拉着她的手,对他竖起了大拇指。时隔多日,等到左贝贝再去护理这位爷爷时,竟没想到老人盯着她胸前的名牌贴看了一会儿,有些激动又责备地拉起了她的手说“你都好久没来看我了”,“你都两个礼拜没来看我喽”,“就是你,我记得你,贝贝”,“我不认得你们人,但是我记得你的名字”。

 

  一口地道的武汉口音让左贝贝顿时一愣,反应了好久才明白过来,是啊,上次白班照顾爷爷时都过去好久了。“爹爹,我夜里有来看过你的,你睡着了不知道”,贝贝跟老人解释道,心里也是一阵感动。一件件小事,爷爷居然偷偷记下了他胸前的名字,挂念着她这么久。

 

  对卧床不起,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,除了专业的护理,还需要一应俱全的生活护理,翻身、擦脸、喂饭、做好排泄护理,有铃必应。医疗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悉心做好着这件事。“我们保护着患者,患者也在保护着我们”,是咳嗽时的一句“离我远些”,是穿刺未成功时的一句“没的关系,再打就好了”,是手套破了时一句“你快些先去换手套再来”,也是那句“你们都还年轻,我不能害了你们,一定要注意你们自己的安全”!

 


 

侯静

 

 

  2019年12月28日意外发生车祸,左小腿外伤,腿伤还没完全痊愈之时,正值新冠肺炎爆发高峰,医院科室人手不足时。

 

  2020年1月26日推迟原本30的婚礼,主动要求回科室上班,并在一月30日晚,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参加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医疗救治(而1月30日原本是她的婚期)。

 

  2020年1月31日正式回科室上班。

 

  2020年2月8日晚22:30左右接到通知,9日集合正式加入宁波市援鄂抗击新冠肺炎国家医疗队。来不及跟家人过多解释,匆匆打包好行李。2月9日一早便踏上了支援武汉之路。

 

  在武汉同济医院关谷院区E3-2病区的51天,侯静留下了奋斗的时光。在抗击新冠肺炎面前,她义不容辞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熟练的技术,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。即使穿着防护服,带着防护镜,动作变的迟缓,也一样尽心尽力地做着本职工作。

 

 

  只要看到患者病情好转,满眼笑容,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有丝毫退缩和怨言。侯静只愿每位患者可以健康出院,武汉早日恢复昔日的繁荣,武大的樱花季人声鼎沸,中国人可以不再谈“新冠肺炎”色变。

 

  在于无数战友的日夜奋战下,甬鄂同舟共济,3月28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-2病区首个正式关舱,1月30日院区全面关仓,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
 

  一个多月的时间努力让被“新冠肺炎”笼罩下的武汉恢复了生机,从暂停键转为了启动键。硝烟散去,英雄们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家乡,现在看来腿上的那道伤疤也是一枚功勋章,陪她经历了一生难忘而又刻苦铭心的时光。

 


 

梁志强

 

 

  2020年2月8日22时36分,我刚打算睡觉,忽然接到一个电话,是我们护理部周主任打来的,说支援武汉,去不去,明天就要出发。去,当然去,我立即回答到。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

 

  国有战,召必回。武汉,我来了。

 

 

  到了武汉,同济医院的院感老师就给我们紧急进行了理论及操作培训,让我们快速学会了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。每次上班前我们都给自己暗暗鼓劲,我们都把每次下班当成一场新的胜利,我们相信最终的完胜终将会到来。带着远方亲朋和同事的担忧与祝福,我们一次次踏上开往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班车,因为我们深知责任在肩,既然选择了“逆行”,就应义无反顾。

 

  永远忘不了,刚进病房我们对他们说东西可以让家里人送来,他们说全家人现在都确诊了在医院,那种心酸;永远忘不了,我们病区刚收一个新冠病人,病人母亲在楼上,手续还没办好,就接到了需要去楼上母亲死亡通知书上签字,看到他回来的那种难以抑制的伤心,真的很心疼;永远忘不了,打电话通知去世病人家属,家属第一句话是谢谢,那种泪目的感觉。每一个病人的离去,都是每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,医者仁心,没有人能承受这种痛苦。

 

  在这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袭击之下,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诚惶诚恐,有些患者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失去了至亲,本以为工作了数年余,已经见惯了死亡,但这一次让我深深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奈,也正是这种无奈,让我们坚定了一定要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
 

  在这期间,我们在提供专业救护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。每次护理完,他们都会说一声“谢谢”。最让我感动的就是,一部分患者由于不舒服,会出现咳嗽的情况,每当患者快忍不住咳出来的时候,对方都会示意我们先退出病房。如果患者剧烈咳嗽,飞沫四处飞溅,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被感染的可能。不仅仅是我们在照顾患者,也谢谢患者对我们医护人员的照顾。

 

  经过科学的防护和救治,武汉疫情终于得到了基本控制,我们也完成了任务,平安返甬。医者仁心,我们不是英雄,也不是勇士,我们只是做好了我们医护的本职工作。

 


 

姜静

 

 

  姜静,浙江大学明州医院神经内科的主管护师,也是一位二胎妈妈,更是宁波援武汉医疗队中的一员。

 

  2月8日深夜,收到医院发出征集援鄂医护人员通知后,姜静第一时间主动请缨,报名支援,幸得家人支持,并无后顾之忧。

 

  在工作中,她坚持“以精湛演绎技术,关爱体现服务”的理念,悉心护理每一位患者,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,重树对抗病魔的信心。

 

 

  除了做好自己的消杀工作以外,她还担任领队的工作,与队员们团结协作,互帮互助,主动帮助身体欠佳的同事上班,主动担当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,关心队员的身体状况,睡眠质量和心理问题,同时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治疗……这些都是她在武汉工作的日常。

 

  经过51天日夜奋战,如今,她终于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担与责任。因为她终于将浙江大学明州医院的12名勇士,一个不落,全部带回来了!

 


 

张鸣浩

 

 

 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,治疗危重病人就是天职。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痰液增多会阻塞气道,发生窒息,因此均需要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,气道管理尤为重要。

 

  为病人吸痰是ICU 医务人员最为平常的操作,但此时,该项操作的被感染风险被大大增加,但是张鸣浩从不退缩,为的就是手中病人能够多一份希望,康复机率能增加一些,这份信念始终支撑着他努力前行。

 

  看见病人的情况一天天好转,再多的付出都倍感值得!如今,近五十天的奋战已经结束,期盼已久的胜利终于到来。张鸣浩作为光谷院区首支病区清零医疗队中的一员,回首这段时光,充满了辛劳的汗水与感动的泪水。

 

 

  他说,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,只为那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行,只是诚挚!战士就应走向战场,无论战场在哪里,医者就应站在病人身旁,无论病人在哪里!我们有幸成为医者,成为战士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!

 

  武汉,是座英雄的城市,愿我们的努力付出能为你减轻这无情伤疤的痛,愿我们再次与你重逢时,你仍是充满阳光樱花漫山!

 


 

秦艳秋

 

 

  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”,这是秦艳秋一直以来的工作理念。

 

  她坚持自己的初心,做好每一份工作,关爱患者,关心同事,积极参加援鄂医疗队组织的活动。

 

  患者有什么需要,秦艳秋都会尽力帮助。她总是冲锋在前,同组的战友不论谁需要,她总是会伸出援手。她说:“我们是战友,互帮互助,团结友爱是必须的”。

 

 

  看到武汉人的团结,乐观,积极的态度。每次进病房操作完,患者的那句感谢,以及病人健康出院时,挥动着手说再见,秦艳秋的眼睛总是闪着激动的泪光。她知道她来对了,武汉人民需要她!

 

  而如今回想起在武汉的这些艰苦的日子,她没有任何后悔,她依然坚持说,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,她并不是什么英雄,她只是做了自己职责之内的事儿,这是她的职责与使命,也是她生命的意义!

 


 

刘金娜

 

 

  “努力做最好的自己”,一直是刘金娜秉承的工作理念;“笃学精业,修德厚生”是她的校训,也是她的座右铭。

 

  2月8日22:17分接到通知说要去武汉支援,她说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到了,很开心能为国家做贡献。

 

  2月9号随宁波市援汉医疗队前往武汉,参加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。在武汉安顿好后,为轻装上阵,方便穿脱防护服,刘金娜毫不犹豫地剃了光头。

 

  作为护理三组组长,她以身作则,工作中每天最早进入病区,最晚离开病区,总能妥善处置各种棘手问题,组员们打不上的针叫她,即使护目镜已经被汗水填满,她也能不负众望,一针见血的打上,减轻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。

 

 

  她每天喊着安全第一、防护第一,污染区的每个角落都有他她的身影,频繁走动以至脚上长出水泡,她依旧忘我工作。

 

  闭舱的前一天21-3点,病区一名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突发心率失常,她立即协助责组配合医生抢救,病人最终得以转危为安。在监督所有组员脱完防护服后,她再出舱时已经是凌晨4点。

 

  在抗疫一线,她勇于奉献,不惧辛苦,在新冠疫情核心战区,全力以赴救治患者,她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无畏的责任担当令我们动容。也正是为此,刘金娜已于3月24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。

 


 

唐瑞雪

 

 

  我是来自浙江大学明州医院的唐瑞雪,从小在爷爷这位老党员身边长大,自疫情发生后,作为医护人员,我深知要为国家付出一份微薄之力,因为我是华夏儿女——中国人。

 

  “这次支援是去武汉,你可以吗?和家人说过吗?”2月8日深夜,在接收到医院征集援鄂医护人员的通知时,我没有一丝犹豫,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资料。之所以没有和家人商量,是因为我相信他们都理解也会支持我。

 

  在武汉的工作,大多是顺利的,但也遇到过闹情绪不配合的患者。我曾经就遇到一位难护理的老奶奶,她总是从房间出来,又不带口罩,甚至会打我们医护人员,大家对她都很头疼。

 

  但我看到她没有一丝害怕,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奶奶,如果我的奶奶还在,应该也和她一样,她可能是恐惧我们穿着防护服,觉得我们是“坏人”。

 

 

  我第一天接触她的时候,我就主动向她介绍了自己,“你和我奶奶一样,我们是来照顾你的,你把我当自己孙女好不好,我现在给你喂饭”虽然她说的是武汉话,我听不懂,但是她没有拉扯我的衣服。我一边喂饭一边问:“饭香不香啊?”她答:“香”, “你有几个孩子呀?”,她答:3个,我再问:“你多吃点就可以回家见你的孩子好不好呀?”她点点头说:“好”,“你吃饱了饭就有力气了,就能早点康复!”她说:好。

 

  不知不觉饭都被奶奶吃完了,我的眼睛湿润了,我想自己奶奶了,如果你还在,我一定也是这样照顾你。

 

 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,从来没有觉得武汉这座城市陌生,本来打算今年和妹妹来武汉看樱花的,没想到和武汉的第一次见面是以这样的方式。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初来时看到的是荒凉,但是我们都是带着满腔热血和爱来温暖你的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疗工作者都是来帮助你的,帮助你早日摆脱疫情。

 

  这次武汉经历让我见识到了队友的团结和爱心,更看到了党员同志们“我是党员,我先上”的先锋精神,让我从内心深处敬仰他们。我爱我的祖国,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!幸不辱命,平安归来,愿山河无恙,国泰民安。

 


 

罗敏

 

 

  温暖的拥抱

 

 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-2病区里有一位阿姨,她是病房一开放就住进来的。在同一个病房中,她的病情最重,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病灶,胸闷气短的厉害,只能在床上活动,不能下地,而且不能拿开氧气。阿姨对自己没什么信心,经常沮丧地说,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医院。

 

  罗敏是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,从接诊阿姨开始,就对她十分关注。每次查房罗医生都会亲切地询问阿姨有什么不舒服,并且鼓励阿姨,跟她讲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不少更严重的病人,最后都能康复出院,以此帮她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。

 

  此外,罗敏医生还在治疗措施上针对阿姨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,除一般抗病毒、抗感染治疗之外。针对阿姨肺部纤维化明显,予以抗肺纤维化治疗,利用团队的中医特色给阿姨中医中药治疗。

 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复查CT后阿姨的肺部纤维化病灶明显吸收,阿姨一天天好起来,能下床了,能脱离氧气了,能跳上一小段舞蹈了。

 

  阿姨说心慌了,罗医生马上给她坐心电图,要知道穿上厚重的防护服,做这些都不是轻松的活,背上马上出一层汗。要复查CT了,罗医生护送阿姨上救护车去CT室。接触的日子长了,她和罗医生拉起了家常,问罗医生多少岁了、有几个小孩、孩子多大啦?然后说自己是从荆州老家来武汉带孙子的。罗医生说自己老家也是荆州的。阿姨一听高兴坏了,说“难怪听你口音那么亲切,但你们是宁波医疗队,我也不好问”。说完一定要抱抱罗医生,于是便有了这张温暖的照片。

 

浙ICP备09052891号-1  Copyrights 2006-2015 ZheJiang University Mingzhou Hospital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8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