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逆行和命运抗争的、勇敢的人,都值得被奖励一朵小红花
2021-04-15
写在前面
在父亲确认癌症前,我甚至已多年不曾回家,总觉得时间很充裕,父母会和我年少时般,笑着在家等我回去。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,才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。
对父母,多些耐心和陪伴
年前接到大哥电话,听他在那头吐槽父亲,近八十岁的人在医院各种不愿做检查,直言再逼他就跳楼去,听得我也是又好气又好笑。
我是父母最小的女儿,也是离家最远的那个。
这么多年,父母一直在山东老家,而我在宁波忙着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,甚至好多年都不曾回家与父母团聚。
听到大哥的絮叨,我心中一动,问父亲愿不愿来宁波,我带他去找医生做检查。父亲很快同意了,简单收好衣服,坐上大哥的车来到宁波。
接到父亲才知道,原来他小便颜色泛红已持续近2年。
最早一次在老家卫生院看病时医生告诉他是结石,他便一直断断续续吃着治结石的药,是母亲看他这半个月来小便颜色越来越深,如鲜血一般,才找了大哥带他看医生。
听到这儿,我心头升起一丝不安。对他闹脾气迟迟不愿做检查,几次想开口埋怨。
但想到可能不好的结果,我舍不得斥责,耐下心问他,为什么不愿做检查。
对着最小的女儿,我的老父亲没有隐瞒,告诉我,不麻醉做膀胱镜实在太痛;但打了麻醉,他怕麻醉没打好,再也醒不过来,他怕看不到我了。
我听得心里阵阵发酸,转过头忍不住地抹眼泪。
很多时候,我们只顾着埋怨父母的不配合,觉得他们不爱惜身体,却忘了去细想,他们背后的想法。
终于理解了,“白衣天使”的由来
在好友介绍陪伴下,我带父亲来到浙江大学明州医院,找到泌尿外科主任,同时也是医院副院长——温海涛。
此后无数次,我感恩她当时的介绍与陪伴,让我们得以找到对的人。
患者能找到合适的正确的医生,是非常幸运的事情,我们是幸运的那个。
初见时,温院长就以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精准的甄别判断,给我们树起了强烈的信心。在他的劝导下,父亲终于接受了膀胱镜检查。
结果提示,膀胱癌。
虽然有了心理准备,但看到报告单上的白纸黑字,眼泪还是溃堤般滚滚落下。
感谢泌尿外科团队高效的执行力,迅速安排好了住院、术前检查等各项事宜,让原本沉浸在悲伤中的我不由立刻收拾好了心情,和他们一起,争分夺秒。
1月25日,手术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,持续了10个小时。
即使亲眼看到了切下来的病灶,即使知道温院长以娴熟的技术帮父亲再造了一个膀胱,可以避免以后带着尿袋生活,我依然忍不住紧张和害怕,但一切在看到温院长走出手术室的瞬间消散了。
穿着白大褂的他从手术室出来,微眯着眼,低着头,垂着肩,一身疲惫,手中的水杯只剩茶叶。
我忍住了上前再次询问的念头,在内心默默感恩着他们的付出。
尤其是术后,泌尿外科团队专业和暖心的照护,让我再次加强了信心。
护士每天记着输液的量、尿液的量,记着血钾、钠等等各项我看不懂的检查数据,她们如在做最严谨的实验,定时定点,不漏下每个数据。
主管的王医生则每天几次来查房看父亲的恢复情况,或冲洗尿管,或查看各项数据,并根据病情时时调整用药方案。
做过手术的人都知道,术后要等肠道通气,即放过屁后才能吃饭。
因为病情影响,父亲的通气是在术后十天左右才等到。而这等待的过程,他无比的焦虑,整个人一天天的委顿下来。
还是王医生,看到父亲如此低沉,搀着他跟他说,“走,每天待在4楼都看腻了,我带你去12楼,看看更高处的风景,我们来换个心情。”
就这样,一趟“放风”归来,父亲的焦躁被王医生神奇抚平了。
泌尿外科医生王艺茗(左),患者(右) 天气一天天变暖,父亲的恢复也明显加快,明明一直盼着回家的他,真等到出院那天却不急着走了,在病区护士站频频扭头,等看到那些照顾过他的医生护士,这位曾经的老兵频频敬礼致敬,感谢他们的暖心照顾,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。
我的内心一样满怀感恩,感恩老天给了我们新的希望,感恩所有这一路上陪伴我们帮助我们的人。
温院长曾说过他的一位患者,和父亲一样病情,术后已安然生活了20个年头,我想,我的父亲一样也可以。
而我,想将这份幸运和感恩进行传递,有机会能去帮助遇到同样问题的患者,以义工的身份,将这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和经验,与他们分享,让他们不再彷徨和害怕,重拾起希望,和新生的力量。
根据患者家属庆美投稿修改
浙ICP备09052891号-1 Copyrights 2006-2015 ZheJiang University Mingzhou Hospital. All Rights Reserved.
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824号